条件编译 Features

Cargo Feature 是非常强大的机制,可以为大家提供条件编译和可选依赖的高级特性。

[features]

Feature 可以通过 Cargo.toml 中的 [features] 部分来定义:其中每个 feature 通过列表的方式指定了它所能启用的其他 feature 或可选依赖。

假设我们有一个 2D 图像处理库,然后该库所支持的图片格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启用:

[features]
# 定义一个 feature : webp, 但它并没有启用其它 feature
webp = []

当定义了 webp 后,我们就可以在代码中通过 cfg 表达式来进行条件编译。例如项目中的 lib.rs 可以使用以下代码对 webp 模块进行条件引入:

#[cfg(feature = "webp")]
pub mod webp;

#[cfg(feature = "webp")] 的含义是:只有在 webp feature 被定义后,以下的 webp 模块才能被引入进来。由于我们之前在 [features] 里定义了 webp,因此以上代码的 webp 模块会被成功引入。

Cargo.toml 中定义的 feature 会被 Cargo 通过命令行参数 --cfg 传给 rustc,最终由后者完成编译:例如,定义 "hello" 和 "hi" 两个 feature,等价于 rustc --cfg 'feature="hello"' --cfg 'feature="hi" ...'。若项目中的代码想要测试 feature 是否存在,可以使用 cfg 属性cfg

之前我们提到了一个 feature 还可以开启其他 feature,举个例子,例如 ICO 图片格式包含 BMP 和 PNG 格式,因此当 ico 被启用后,它还得确保启用 bmppng

[features]
bmp = []
png = []
ico = ["bmp", "png"]
webp = []

对此,我们可以理解为: bmppng 是开启 ico 的先决条件(注:开启 ico,会自动开启 bmp, png)。

Feature 名称可以包含来自 Unicode XID standard 定义的字母,允许使用 _0-9 的数字作为起始字符,在起始字符后,还可以使用 -+.

但是我们还是推荐按照 crates.io 的方式来设置 Feature 名称 : crate.io 要求名称只能由 ASCII 字母数字、_-+ 组成。

default feature

默认情况下,所有的 feature 都会被自动禁用,可以通过 default 来启用它们:

[features]
default = ["ico", "webp"]
bmp = []
png = []
ico = ["bmp", "png"]
webp = []

使用如上配置的项目被构建时,default feature 首先会被启用,然后它接着启用了 icowebp feature,当然我们还可以关闭 default

  • --no-default-features 命令行参数可以禁用 default feature
  • default-features = false 选项可以在依赖声明中指定

当你要去改变某个依赖库的 default 启用的 feature 列表时(例如觉得该库引入的 feature 过多,导致最终编译出的文件过大),需要格外的小心,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某些功能的缺失

可选依赖

当依赖被标记为 "可选 optional" 时,意味着它默认不会被编译。假设我们的 2D 图片处理库需要用到一个外部的包来处理 GIF 图片:

[dependencies]
gif = { version = "0.11.1", optional = true }

这种可选依赖的写法会自动定义一个与依赖同名的 feature,也就是 gif feature,这样一来,当我们启用 gif feature 时,该依赖库也会被自动引入并启用:例如通过 --features gif 的方式启用 feature 。

注意:目前来说,[feature] 中定义的 feature 还不能与已引入的依赖库同名。但是在 nightly 中已经提供了实验性的功能用于改变这一点: namespaced features

当然,我们还可以通过显式定义 feature 的方式来启用这些可选依赖库,例如为了支持 AVIF 图片格式,我们需要引入两个依赖包,由于 avif 是通过 feature 引入的可选格式,因此它依赖的两个包也必须声明为可选的:

[dependencies]
ravif = { version = "0.6.3", optional = true }
rgb = { version = "0.8.25", optional = true }

[features]
avif = ["ravif", "rgb"]

之后,avif feature 一旦被启用,那这两个依赖库也将自动被引入。

注意:我们之前也讲过条件引入依赖的方法,那就是使用平台相关的依赖,与基于 feature 的可选依赖不同,它们是基于特定平台的可选依赖

依赖库自身的 feature

就像我们的项目可以定义 feature 一样,依赖库也可以定义它自己的 feature,也有需要启用的 feature 列表,当引入该依赖库时,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为其启用相关的 features :

[dependencies]
serde = { version = "1.0.118", features = ["derive"] }

以上配置为 serde 依赖开启了 derive feature,还可以通过 default-features = false 来禁用依赖库的 default feature :

[dependencies]
flate2 = { version = "1.0.3", default-features = false, features = ["zlib"] }

这里我们禁用了 flate2default feature,但又手动为它启用了 zlib feature。

注意:这种方式未必能成功禁用 default,原因是可能会有其它依赖也引入了 flate2,并且没有对 default 进行禁用,那此时 default 依然会被启用。

查看下文的 feature 同一化 获取更多信息

除此之外,还能通过下面的方式来间接开启依赖库的 feature :

[dependencies]
jpeg-decoder = { version = "0.1.20", default-features = false }

[features]
# Enables parallel processing support by enabling the "rayon" feature of jpeg-decoder.
parallel = ["jpeg-decoder/rayon"]

如上所示,我们定义了一个 parallel feature,同时为其启用了 jpeg-decoder 依赖的 rayon feature。

注意: 上面的 "package-name/feature-name" 语法形式不仅会开启指定依赖的指定 feature,若该依赖是可选依赖,那还会自动将其引入

nightly 版本中,可以对这种行为进行禁用:weak dependency features

通过命令行参数启用 feature

以下的命令行参数可以启用指定的 feature :

  • --features FEATURES: 启用给出的 feature 列表,可以使用逗号或空格进行分隔,若你是在终端中使用,还需要加上双引号,例如 --features "foo bar"。 若在工作空间中构建多个 package,可以使用 package-name/feature-name 为特定的成员启用 features
  • --all-features: 启用命令行上所选择的所有包的所有 features
  • --no-default-features: 对选择的包禁用 default feature

feature 同一化

feature 只有在定义的包中才是唯一的,不同包之间的 feature 允许同名。因此,在一个包上启用 feature 不会导致另一个包的同名 feature 被误启用。

当一个依赖被多个包所使用时,这些包对该依赖所设置的 feature 将被进行合并,这样才能确保该依赖只有一个拷贝存在,这个过程就被称之为同一化。大家可以查看这里了解下解析器如何对 feature 进行解析处理。

这里,我们使用 winapi 为例来说明这个过程。首先,winapi 使用了大量的 features;然后我们有两个包 foobar 分别使用了它的两个 features,那么在合并后,最终 winapi 将同时启四个 features :

由于这种不可控性,我们需要让 启用feature = 添加特性 这个等式成立,换而言之,启用一个 feature 不应该导致某个功能被禁止。这样才能的让多个包启用同一个依赖的不同 features。

例如,如果我们想可选的支持 no_std 环境(不使用标准库),那么有两种做法:

  • 默认代码使用标准库的,当 no_std feature 启用时,禁用相关的标准库代码
  • 默认代码使用非标准库的,当 std feature 启用时,才使用标准库的代码

前者就是功能削减,与之相对,后者是功能添加,根据之前的内容,我们应该选择后者的做法:


#![allow(unused)]
#![no_std]

fn main() {
#[cfg(feature = "std")]
extern crate std;

#[cfg(feature = "std")]
pub fn function_that_requires_std() {
    // ...
}
}

彼此互斥的 feature

某极少数情况下,features 之间可能会互相不兼容。我们应该避免这种设计,因为如果一旦这么设计了,那你可能需要修改依赖图的很多地方才能避免两个不兼容 feature 的同时启用。

如果实在没有办法,可以考虑增加一个编译错误来让报错更清晰:

#[cfg(all(feature = "foo", feature = "bar"))]
compile_error!("feature \"foo\" and feature \"bar\" cannot be enabled at the same time");

当同时启用 foobar 时,编译器就会爆出一个更清晰的错误:feature foobar 无法同时启用。

总之,我们还是应该在设计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,例如:

  • 将某个功能分割到多个包中
  • 当冲突时,设置 feature 优先级,cfg-if 包可以帮助我们写出更复杂的 cfg 表达式

检视已解析的 features

在复杂的依赖图中,如果想要了解不同的 features 是如何被多个包多启用的,这是相当困难的。好在 cargo tree 命令提供了几个选项可以帮组我们更好的检视哪些 features 被启用了:

cargo tree -e features ,该命令以依赖图的方式来展示已启用的 features,包含了每个依赖包所启用的特性:

$ cargo tree -e features
test_cargo v0.1.0 (/Users/sunfei/development/rust/demos/test_cargo)
└── uuid feature "default"
    ├── uuid v0.8.2
    └── uuid feature "std"
        └── uuid v0.8.2

cargo tree -f "{p} {f}" 命令会提供一个更加紧凑的视图:

$ cargo tree -f "{p} {f}"
test_cargo v0.1.0 (/Users/sunfei/development/rust/demos/test_cargo)
└── uuid v0.8.2 default,std

cargo tree -e features -i foo,该命令会显示 features 会如何"流入"指定的包 foo 中:

$ cargo tree -e features -i uuid
uuid v0.8.2
├── uuid feature "default"
│   └── test_cargo v0.1.0 (/Users/sunfei/development/rust/demos/test_cargo)
│       └── test_cargo feature "default" (command-line)
└── uuid feature "std"
    └── uuid feature "default" (*)

该命令在依赖图较为复杂时非常有用,使用它可以让你了解某个依赖包上开启了哪些 features 以及其中的原因。

大家可以查看官方的 cargo tree 文档获取更加详细的使用信息。

Feature 解析器 V2 版本

我们还能通过以下配置指定使用 V2 版本的解析器( resolver ):

[package]
name = "my-package"
version = "1.0.0"
resolver = "2"

V2 版本的解析器可以在某些情况下避免 feature 同一化的发生,具体的情况在这里有描述,下面做下简单的总结:

  • 为特定平台开启的 features 且此时并没有被构建,会被忽略
  • build-dependenciesproc-macros 不再跟普通的依赖共享 features
  • dev-dependenciesfeatures 不会被启用,除非正在构建的对象需要它们(例如测试对象、示例对象等)

对于部分场景而言,feature 同一化确实是需要避免的,例如,一个构建依赖开启了 std feature,而同一个依赖又被用于 no_std 环境,很明显,开启 std 将导致错误的发生。

说完优点,我们再来看看 V2 的缺点,其中增加编译构建时间就是其中之一,原因是同一个依赖会被构建多次(每个都拥有不同的 feature 列表)。

由于此部分内容可能只有极少数的用户需要,因此我们并没有对其进行扩展,如果大家希望了解更多关于 V2 的内容,可以查看官方文档

构建脚本

构建脚本可以通过 CARGO_FEATURE_<name> 环境变量获取启用的 feature 列表,其中 <name> 是 feature 的名称,该名称被转换成大全写字母,且 - 被转换为 _

required-features

该字段可以用于禁用特定的 Cargo Target:当某个 feature 没有被启用时,查看这里获取更多信息。

SemVer 兼容性

启用一个 feature 不应该引入一个不兼容 SemVer 的改变。例如,启用的 feature 不应该改变现有的 API,因为这会给用户造成不兼容的破坏性变更。 如果大家想知道哪些变化是兼容的,可以参见官方文档

总之,在新增/移除 feature 或可选依赖时,你需要小心,因此这些可能会造成向后不兼容性。更多信息参见这里,简单总结如下:

feature 文档和发现

将你的项目支持的 feature 信息写入到文档中是非常好的选择:

  • 我们可以通过在 lib.rs 的顶部添加文档注释的方式来实现。例如 regex 就是这么做的
  • 若项目拥有一个用户手册,那也可以在那里添加说明,例如 serde.rs
  • 若项目是二进制类型(可运行的应用服务,包含 fn main 入口),可以将说明放在 README 文件或其他文档中,例如 sccache

特别是对于不稳定的或者不该再被使用的 feature 而言,它们更应该被放在文档中进行清晰的说明。

当构建发布到 docs.rs 上的文档时,会使用 Cargo.toml 中的元数据来控制哪些 features 会被启用。查看 docs.rs 文档获取更多信息。

如何发现 features

若依赖库的文档中对其使用的 features 做了详细描述,那你会更容易知道他们使用了哪些 features 以及该如何使用。

当依赖库的文档没有相关信息时,你也可以通过源码仓库的 Cargo.toml 文件来获取,但是有些时候,使用这种方式来跟踪并获取全部相关的信息是相当困难的。